第640章
这件事很快就在店里传开了,其他顾客也开始检查自己的菜品,结果又有顾客发现蔬菜不新鲜。
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,迅速在当地传开。
大家在街头巷尾议论纷纷:“听说了吗,‘黄河口食府’为了搞价格战,用不新鲜的食材,太坑人了。”
“是啊,以后可不能去他们家吃了,还是王氏全系饭店靠谱。”
而王氏全系饭店这边,凭借一直以来坚持的高品质,吸引了大量因“黄河口食府”口碑受损而流失的顾客。
顾客们走进王氏全系饭店,一边看着菜单,一边互相交流着。
“还是这家店好,菜品新鲜,味道也正宗。”
一位大爷说道。
“是啊,之前去‘黄河口食府’,就因为价格便宜,结果吃得一肚子气。
还是这里让人放心。”
旁边一位女士附和道。
王建业在店里看到顾客越来越多,心里的一块大石头总算落了地。
他对陈宇说:“这次多亏了大家,咱们一定要保持住。
继续提升菜品质量和服务水平,不能让顾客失望。”
陈宇点了点头,说道:“王总,您放心,大家都干劲十足呢。”
在这场价格战引发的风波中,“黄河口食府”因盲目降价导致食材质量问题,口碑急剧下滑;而王氏全系饭店则通过积极应对,凭借品质和特色服务,成功稳住了脚跟,还吸引了更多顾客,在东营的餐饮市场上进一步站稳了脚跟,为后续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……
“黄河口食府”内,灯光昏黄黯淡,往日热闹非凡的大堂如今冷冷清清,服务员们三三两两,无精打彩地站在角落里,偶尔有一两个顾客走进来,扫视一圈后又犹豫着离开了。
老板张大海的办公室门紧闭,屋内弥漫着浓烈的烟味,张大海坐在办公桌前,身子深陷在椅子里,脸色阴沉得仿佛能滴出水来。
他双眼布满血丝,直勾勾地盯着面前烟灰缸里堆积如山的烟头,手无意识地在桌上敲打着。
回想起之前那场失败的价格战,张大海满心懊悔。
为了与王氏全系饭店竞争,他不顾一切地降低菜品价格,甚至推出“吃一送一”的疯狂活动。
可没想到,为了压缩成本,采购的食材质量严重下滑,顾客们纷纷投诉菜品不新鲜,消息一经传开,“黄河口食府”的口碑瞬间一落千丈,原本门庭若市的饭店如今门可罗雀。
张大海狠狠掐灭手中的香烟,把烟头重重摁在烟灰缸里,烟头与缸壁碰撞,发出沉闷的声响,仿佛也在为饭店的现状哀鸣。
他咬着牙,自言自语道:“不能就这么算了,得想办法翻身!”张大海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,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——请鲁菜大师出山。
他知道,在鲁菜圈里,有一位德高望重的林老,厨艺精湛,经验丰富,若能请他出山,或许能拯救“黄河口食府”。
想到这儿,张大海立刻行动起来。
第二天一大早,张大海精心挑选了一份厚礼,又仔细整理了自己的着装,怀着忐忑的心情前往林老家。
林老的家在一个幽静的小区,环境宜人。
张大海站在门前,深吸一口气,抬手敲响了门。
不一会儿,门缓缓打开,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出现在门口,正是林老。
张大海满脸堆笑,态度极为诚恳,微微欠身说道:“林老,您好啊!我是‘黄河口食府’的老板张大海,今天冒昧前来,实在是有要事相求。”
林老上下打量了张大海一番,微微皱眉,说道:“张老板,我已退休多年,不知你找我所为何事?”张大海连忙把礼物递上前,说道:“林老,一点小小心意,不成敬意。
我‘黄河口食府’如今遇到大难题了,还得靠您出手相助啊!现在市场竞争激烈,我们饭店的生意一落千丈,只要您能帮我研发出新招牌菜,价钱不是问题,您尽管开口。”
林老看着张大海,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犹豫。
他本已退休,过着悠闲自在的日子,每天种种、养养鱼,实在不想再卷入餐饮行业的纷争中。
但张大海那诚恳的态度,又让他有些动容。
林老沉思片刻后,缓缓说道:“张老板,我已多年未下厨,这手艺都生疏了,怕是帮不上你什么忙。”
张大海一听,急忙说道:“林老,您在鲁菜界那可是泰山北斗,您的手艺肯定没问题。
我知道您是担心做不好,可您要是都做不好,这东营还有谁能行呢?您就当是再给咱们鲁菜发扬光大一次机会,也给我这饭店一条生路。”
林老听了这话,心中一动,他对鲁菜确实有着深厚的感情,也希望鲁菜能在东营继续大放异彩。
最终,林老点了点头,说道:“行,看在你这诚心的份上,我就再出山一次。
不过,咱丑话说在前头,我尽力而为,可不敢保证一定能让你满意。”
张大海一听,欣喜若狂,连忙说道:“林老,太感谢您了!只要您肯出手,就一定能行。”
林老进驻“黄河口食府”后,立刻全身心投入到新菜品的研发中。
清晨,天刚蒙蒙亮,林老就带着“黄河口食府”的厨师们来到东营最大的海鲜市场。
市场里早已热闹非凡,各种海鲜琳琅满目,摊主们的叫卖声此起彼伏。
林老在摊位间穿梭,目光如炬,仔细挑选着每一条黄河鲤鱼。
他蹲下身子,拿起一条鲤鱼,用手轻轻抚摸着鱼身,感受鱼的弹性,又翻开鱼鳃,查看鱼鳃的颜色,嘴里还念叨着:“这鱼鳃要鲜红,鱼身要结实有弹性,才是新鲜的好鱼。”
一旁的厨师小李忍不住问道:“林老,这鱼大小有讲究吗?”林老站起身,拍了拍手上的水,说道:“当然有讲究,咱们这道菜,得选个头超大的黄河鲤鱼,这样鱼肉才够厚实,吃起来过瘾。
而且鱼太瘦了没肉,太肥了又腻,得肥瘦适中才行。”
挑选好鲤鱼后,林老又带着厨师们来到调料区,精心挑选各种香料。
他拿起一包八角,放在鼻子下闻了闻,说道:“这八角香味浓郁,是好货。
咱们做这道菜,香料的品质可不能马虎。”
回到“黄河口食府”的厨房,林老穿上围裙,手持锅铲,瞬间像变了一个人似的,眼神中充满了专注和自信,仿佛一位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。
他对围在身边的徒弟们喊道:“都听好了,这鲤鱼处理的时候,鱼鳃和鱼鳞一定要清理干净,一片鱼鳞都不能留,鱼肚里的黑膜也得刮得干干净净,这可关系到鱼的腥味去留,要是处理不好,这道菜就毁了。”
徒弟们在一旁认真聆听,手上动作丝毫不马虎,仔细地清理着每一条鲤鱼。
在研发过程中,林老遇到了一个难题——酱料的调配。
他尝试了多种配方,可都达不到理想的效果。
林老坐在厨房的角落里,眉头紧锁,看着面前一堆调料,陷入了沉思。
这时,助手小陈走过来,小心翼翼地说道:“林老,要不咱们再试试加点陈皮?我听说陈皮能去腥增香。”
林老眼睛一亮,说道:“对呀,我怎么没想到呢!小陈,你这主意不错,咱们试试。”
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和调整,林老特制的酱料终于调配成功。
里面融合了十几种香料,在大铁锅里小火慢熬,香气渐渐弥漫整个厨房。
厨师们围在锅边,闻着这浓郁的香气,纷纷赞叹:“林老,这酱料太香了,这道菜肯定能行!”在煎鱼环节,林老亲自示范。
他把清理好的鲤鱼放入烧热的油锅中,随着“滋滋”的声响,鱼身慢慢变成金黄色。
林老一边煎鱼,一边对徒弟们说:“煎鱼的时候火不能太大,要小火慢煎,这样才能煎出鱼的香味,又不会把鱼煎糊。”
鱼煎好后,倒入酱料炖煮。
炖煮过程中,林老拿着勺子,不断浇汁在鱼身上,让味道充分渗透。
他对徒弟们解释道:“这浇汁的过程很重要,能让鱼的每一处都入味,吃起来才够味。”
经过十几天的反复试验,“秘制黄河大鲤鱼王”终于诞生。
出锅后的鲤鱼,色泽红亮,香气扑鼻,鱼身上的酱汁浓稠,泛着诱人的光泽。
林老将鱼端出厨房,放在大堂的展示台上,“黄河口食府”的员工们纷纷围过来,发出阵阵惊叹:“林老,这鱼也太漂亮了,看着就好吃!”“黄河口食府”立马展开宣传。
店门口张贴着大幅海报,上面是色泽诱人的“秘制黄河大鲤鱼王”,旁边写着“鲁菜大师独家秘方,震撼登场”。
服务员们站在门口,向过往行人热情介绍:“快来尝尝我们新推出的‘秘制黄河大鲤鱼王’,鲁菜大师亲手烹制,那味道,绝了!不好吃不要钱!”一时间,食客们听闻消息,纷纷前来尝鲜。
饭店里又热闹起来,大堂里坐满了顾客。
服务员们穿梭在餐桌之间,忙着上菜。
一位服务员将“秘制黄河大鲤鱼王”端上桌,说道:“几位,这就是我们店新推出的‘秘制黄河大鲤鱼王’,请慢用。”
食客们迫不及待地动起筷子,一边品尝,一边议论:“这鱼味道确实不一样,酱料特别香,鱼肉鲜嫩得很,入口即化。”
“是啊,不愧是鲁菜大师出手,这手艺就是不一样。”
听到顾客们的夸赞,张大海站在一旁,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。
但他心里也清楚,这只是暂时的胜利,要想真正在竞争中站稳脚跟,还需要不断努力。
……
在王氏全系饭店,厨房里热气腾腾,锅碗瓢盆碰撞声不绝于耳,厨师们各司其职,忙碌而有序。
李师傅刚从炉灶前转身,就有个服务员匆匆跑来,神色焦急地说:“李师傅,听说‘黄河口食府’请了个鲁菜大师,搞出个新招牌菜,叫‘秘制黄河大鲤鱼王’,最近可火了,好多顾客都被吸引过去了。”
李师傅听闻,眉头微微一皱,手中的勺子下意识地在锅边敲了敲,随后大步走到厨房中央,清了清嗓子,对正在忙碌的厨师团队高声喊道:“大伙都停一停!人家‘黄河口食府’推出新菜了,咱可不能落后。
咱们得利用东营这得天独厚的海鲜优势,搞出一道更出彩的菜,把顾客都给拉回来!”厨师们纷纷停下手中动作,围拢过来,眼神中透着坚定与期待。
第二天天刚破晓,天边才泛起鱼肚白,李师傅就带着厨师们赶到了东营最大的海鲜码头。
码头上早已热闹非凡,海风裹挟着咸腥味扑面而来,搬运工们扛着一箱箱海鲜,脚步匆匆,吆喝声、海浪声交织在一起。
一艘艘渔船刚靠岸,新鲜捕捞的海鲜摆满了甲板。
李师傅穿梭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,目光紧紧锁定在那些海鲜上。
他在一个摊位前停下,摊位上的螃蟹张牙舞爪,十分鲜活。
李师傅弯腰伸手,抓起一只肥美的螃蟹,那螃蟹在他手中奋力挣扎,钳子挥舞得虎虎生风。
李师傅扭头对身旁的厨师小张说道:“瞧见没,这螃蟹得活蹦乱跳的,肉质才紧实鲜甜。
咱们这道菜,海鲜的品质就是关键,要是食材不新鲜,做出来的菜味儿就差远了。”
小张连忙点头,眼睛盯着螃蟹,仔细观察李师傅的挑选动作。
李师傅又拿起一只虾,轻轻捏了捏虾身,感受虾肉的弹性,一边挑一边对厨师们念叨:“选虾的时候,得选这种身体硬实、虾壳透亮的,这说明虾够新鲜。”
回到饭店厨房,众人围坐在一张大桌子旁,桌上铺满了各种食材和纸笔。
年轻厨师小王挠了挠头,率先开口:“师傅,我琢磨着,咱们把这些海鲜一股脑都放在一起炖,您看咋样?一锅鲜,肯定够味儿!”(本章完)
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,迅速在当地传开。
大家在街头巷尾议论纷纷:“听说了吗,‘黄河口食府’为了搞价格战,用不新鲜的食材,太坑人了。”
“是啊,以后可不能去他们家吃了,还是王氏全系饭店靠谱。”
而王氏全系饭店这边,凭借一直以来坚持的高品质,吸引了大量因“黄河口食府”口碑受损而流失的顾客。
顾客们走进王氏全系饭店,一边看着菜单,一边互相交流着。
“还是这家店好,菜品新鲜,味道也正宗。”
一位大爷说道。
“是啊,之前去‘黄河口食府’,就因为价格便宜,结果吃得一肚子气。
还是这里让人放心。”
旁边一位女士附和道。
王建业在店里看到顾客越来越多,心里的一块大石头总算落了地。
他对陈宇说:“这次多亏了大家,咱们一定要保持住。
继续提升菜品质量和服务水平,不能让顾客失望。”
陈宇点了点头,说道:“王总,您放心,大家都干劲十足呢。”
在这场价格战引发的风波中,“黄河口食府”因盲目降价导致食材质量问题,口碑急剧下滑;而王氏全系饭店则通过积极应对,凭借品质和特色服务,成功稳住了脚跟,还吸引了更多顾客,在东营的餐饮市场上进一步站稳了脚跟,为后续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……
“黄河口食府”内,灯光昏黄黯淡,往日热闹非凡的大堂如今冷冷清清,服务员们三三两两,无精打彩地站在角落里,偶尔有一两个顾客走进来,扫视一圈后又犹豫着离开了。
老板张大海的办公室门紧闭,屋内弥漫着浓烈的烟味,张大海坐在办公桌前,身子深陷在椅子里,脸色阴沉得仿佛能滴出水来。
他双眼布满血丝,直勾勾地盯着面前烟灰缸里堆积如山的烟头,手无意识地在桌上敲打着。
回想起之前那场失败的价格战,张大海满心懊悔。
为了与王氏全系饭店竞争,他不顾一切地降低菜品价格,甚至推出“吃一送一”的疯狂活动。
可没想到,为了压缩成本,采购的食材质量严重下滑,顾客们纷纷投诉菜品不新鲜,消息一经传开,“黄河口食府”的口碑瞬间一落千丈,原本门庭若市的饭店如今门可罗雀。
张大海狠狠掐灭手中的香烟,把烟头重重摁在烟灰缸里,烟头与缸壁碰撞,发出沉闷的声响,仿佛也在为饭店的现状哀鸣。
他咬着牙,自言自语道:“不能就这么算了,得想办法翻身!”张大海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,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——请鲁菜大师出山。
他知道,在鲁菜圈里,有一位德高望重的林老,厨艺精湛,经验丰富,若能请他出山,或许能拯救“黄河口食府”。
想到这儿,张大海立刻行动起来。
第二天一大早,张大海精心挑选了一份厚礼,又仔细整理了自己的着装,怀着忐忑的心情前往林老家。
林老的家在一个幽静的小区,环境宜人。
张大海站在门前,深吸一口气,抬手敲响了门。
不一会儿,门缓缓打开,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出现在门口,正是林老。
张大海满脸堆笑,态度极为诚恳,微微欠身说道:“林老,您好啊!我是‘黄河口食府’的老板张大海,今天冒昧前来,实在是有要事相求。”
林老上下打量了张大海一番,微微皱眉,说道:“张老板,我已退休多年,不知你找我所为何事?”张大海连忙把礼物递上前,说道:“林老,一点小小心意,不成敬意。
我‘黄河口食府’如今遇到大难题了,还得靠您出手相助啊!现在市场竞争激烈,我们饭店的生意一落千丈,只要您能帮我研发出新招牌菜,价钱不是问题,您尽管开口。”
林老看着张大海,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犹豫。
他本已退休,过着悠闲自在的日子,每天种种、养养鱼,实在不想再卷入餐饮行业的纷争中。
但张大海那诚恳的态度,又让他有些动容。
林老沉思片刻后,缓缓说道:“张老板,我已多年未下厨,这手艺都生疏了,怕是帮不上你什么忙。”
张大海一听,急忙说道:“林老,您在鲁菜界那可是泰山北斗,您的手艺肯定没问题。
我知道您是担心做不好,可您要是都做不好,这东营还有谁能行呢?您就当是再给咱们鲁菜发扬光大一次机会,也给我这饭店一条生路。”
林老听了这话,心中一动,他对鲁菜确实有着深厚的感情,也希望鲁菜能在东营继续大放异彩。
最终,林老点了点头,说道:“行,看在你这诚心的份上,我就再出山一次。
不过,咱丑话说在前头,我尽力而为,可不敢保证一定能让你满意。”
张大海一听,欣喜若狂,连忙说道:“林老,太感谢您了!只要您肯出手,就一定能行。”
林老进驻“黄河口食府”后,立刻全身心投入到新菜品的研发中。
清晨,天刚蒙蒙亮,林老就带着“黄河口食府”的厨师们来到东营最大的海鲜市场。
市场里早已热闹非凡,各种海鲜琳琅满目,摊主们的叫卖声此起彼伏。
林老在摊位间穿梭,目光如炬,仔细挑选着每一条黄河鲤鱼。
他蹲下身子,拿起一条鲤鱼,用手轻轻抚摸着鱼身,感受鱼的弹性,又翻开鱼鳃,查看鱼鳃的颜色,嘴里还念叨着:“这鱼鳃要鲜红,鱼身要结实有弹性,才是新鲜的好鱼。”
一旁的厨师小李忍不住问道:“林老,这鱼大小有讲究吗?”林老站起身,拍了拍手上的水,说道:“当然有讲究,咱们这道菜,得选个头超大的黄河鲤鱼,这样鱼肉才够厚实,吃起来过瘾。
而且鱼太瘦了没肉,太肥了又腻,得肥瘦适中才行。”
挑选好鲤鱼后,林老又带着厨师们来到调料区,精心挑选各种香料。
他拿起一包八角,放在鼻子下闻了闻,说道:“这八角香味浓郁,是好货。
咱们做这道菜,香料的品质可不能马虎。”
回到“黄河口食府”的厨房,林老穿上围裙,手持锅铲,瞬间像变了一个人似的,眼神中充满了专注和自信,仿佛一位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。
他对围在身边的徒弟们喊道:“都听好了,这鲤鱼处理的时候,鱼鳃和鱼鳞一定要清理干净,一片鱼鳞都不能留,鱼肚里的黑膜也得刮得干干净净,这可关系到鱼的腥味去留,要是处理不好,这道菜就毁了。”
徒弟们在一旁认真聆听,手上动作丝毫不马虎,仔细地清理着每一条鲤鱼。
在研发过程中,林老遇到了一个难题——酱料的调配。
他尝试了多种配方,可都达不到理想的效果。
林老坐在厨房的角落里,眉头紧锁,看着面前一堆调料,陷入了沉思。
这时,助手小陈走过来,小心翼翼地说道:“林老,要不咱们再试试加点陈皮?我听说陈皮能去腥增香。”
林老眼睛一亮,说道:“对呀,我怎么没想到呢!小陈,你这主意不错,咱们试试。”
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和调整,林老特制的酱料终于调配成功。
里面融合了十几种香料,在大铁锅里小火慢熬,香气渐渐弥漫整个厨房。
厨师们围在锅边,闻着这浓郁的香气,纷纷赞叹:“林老,这酱料太香了,这道菜肯定能行!”在煎鱼环节,林老亲自示范。
他把清理好的鲤鱼放入烧热的油锅中,随着“滋滋”的声响,鱼身慢慢变成金黄色。
林老一边煎鱼,一边对徒弟们说:“煎鱼的时候火不能太大,要小火慢煎,这样才能煎出鱼的香味,又不会把鱼煎糊。”
鱼煎好后,倒入酱料炖煮。
炖煮过程中,林老拿着勺子,不断浇汁在鱼身上,让味道充分渗透。
他对徒弟们解释道:“这浇汁的过程很重要,能让鱼的每一处都入味,吃起来才够味。”
经过十几天的反复试验,“秘制黄河大鲤鱼王”终于诞生。
出锅后的鲤鱼,色泽红亮,香气扑鼻,鱼身上的酱汁浓稠,泛着诱人的光泽。
林老将鱼端出厨房,放在大堂的展示台上,“黄河口食府”的员工们纷纷围过来,发出阵阵惊叹:“林老,这鱼也太漂亮了,看着就好吃!”“黄河口食府”立马展开宣传。
店门口张贴着大幅海报,上面是色泽诱人的“秘制黄河大鲤鱼王”,旁边写着“鲁菜大师独家秘方,震撼登场”。
服务员们站在门口,向过往行人热情介绍:“快来尝尝我们新推出的‘秘制黄河大鲤鱼王’,鲁菜大师亲手烹制,那味道,绝了!不好吃不要钱!”一时间,食客们听闻消息,纷纷前来尝鲜。
饭店里又热闹起来,大堂里坐满了顾客。
服务员们穿梭在餐桌之间,忙着上菜。
一位服务员将“秘制黄河大鲤鱼王”端上桌,说道:“几位,这就是我们店新推出的‘秘制黄河大鲤鱼王’,请慢用。”
食客们迫不及待地动起筷子,一边品尝,一边议论:“这鱼味道确实不一样,酱料特别香,鱼肉鲜嫩得很,入口即化。”
“是啊,不愧是鲁菜大师出手,这手艺就是不一样。”
听到顾客们的夸赞,张大海站在一旁,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。
但他心里也清楚,这只是暂时的胜利,要想真正在竞争中站稳脚跟,还需要不断努力。
……
在王氏全系饭店,厨房里热气腾腾,锅碗瓢盆碰撞声不绝于耳,厨师们各司其职,忙碌而有序。
李师傅刚从炉灶前转身,就有个服务员匆匆跑来,神色焦急地说:“李师傅,听说‘黄河口食府’请了个鲁菜大师,搞出个新招牌菜,叫‘秘制黄河大鲤鱼王’,最近可火了,好多顾客都被吸引过去了。”
李师傅听闻,眉头微微一皱,手中的勺子下意识地在锅边敲了敲,随后大步走到厨房中央,清了清嗓子,对正在忙碌的厨师团队高声喊道:“大伙都停一停!人家‘黄河口食府’推出新菜了,咱可不能落后。
咱们得利用东营这得天独厚的海鲜优势,搞出一道更出彩的菜,把顾客都给拉回来!”厨师们纷纷停下手中动作,围拢过来,眼神中透着坚定与期待。
第二天天刚破晓,天边才泛起鱼肚白,李师傅就带着厨师们赶到了东营最大的海鲜码头。
码头上早已热闹非凡,海风裹挟着咸腥味扑面而来,搬运工们扛着一箱箱海鲜,脚步匆匆,吆喝声、海浪声交织在一起。
一艘艘渔船刚靠岸,新鲜捕捞的海鲜摆满了甲板。
李师傅穿梭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,目光紧紧锁定在那些海鲜上。
他在一个摊位前停下,摊位上的螃蟹张牙舞爪,十分鲜活。
李师傅弯腰伸手,抓起一只肥美的螃蟹,那螃蟹在他手中奋力挣扎,钳子挥舞得虎虎生风。
李师傅扭头对身旁的厨师小张说道:“瞧见没,这螃蟹得活蹦乱跳的,肉质才紧实鲜甜。
咱们这道菜,海鲜的品质就是关键,要是食材不新鲜,做出来的菜味儿就差远了。”
小张连忙点头,眼睛盯着螃蟹,仔细观察李师傅的挑选动作。
李师傅又拿起一只虾,轻轻捏了捏虾身,感受虾肉的弹性,一边挑一边对厨师们念叨:“选虾的时候,得选这种身体硬实、虾壳透亮的,这说明虾够新鲜。”
回到饭店厨房,众人围坐在一张大桌子旁,桌上铺满了各种食材和纸笔。
年轻厨师小王挠了挠头,率先开口:“师傅,我琢磨着,咱们把这些海鲜一股脑都放在一起炖,您看咋样?一锅鲜,肯定够味儿!”(本章完)